發布時間:2021-08-29 熱度:216
1865年,在上海這一當時中國離世界最“近”的地方,江南機器制造總局成立,負責制造船炮軍火和各種機器。后來,造船業務獨立出來,逐步演變為江南船塢、海軍江南造船所、江南造船廠,最后成為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經歷了156年的滄海桑田,見證了中國民族工業不斷發展壯大的江南造船已成長為中國歷史最為悠久的軍工造船企業,并在漫長的歲月中創造了無數個“第一”。
從晚清時期開始,這里誕生了中國第一臺車床,自行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蒸汽推進的軍艦“惠吉”號和第一艘鐵甲軍艦“金甌”號,研制了中國第一支步槍、第一門鋼炮、第一磅無煙火藥,煉出了中國第一爐鋼。
新中國成立后,這里制造出中國第一臺萬噸水壓機、第一艘潛艇、第一艘護衛艦,還有我國最現代化的導彈驅逐艦和為中國航天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遠望”系列航天測控船。
改革開放后,江南造船率先跨出國門與世界接軌,其建造的“江南巴拿馬”型系列散貨船,是中國第一個在國際租船市場上掛牌交易的國際著名品牌。
如今,江南造船依舊扎根在上海,并從黃浦江畔搬遷至長江口,離世界更近一步,而中國造船業與世界領先造船業的關系,也從跟跑到并跑,甚至已在部分領域實現領跑。
新時代下,江南造船也肩負起全新的歷史使命,在科技創新與數字化轉型的道路上不斷摸索前行,持續打響“上海制造”和“中國制造”品牌。
摸石頭過河
用數字化打造勝勢
2016年,江南造船再次迎來突破年。這年12月8日,江南研究院成立,圍繞戰略做布局、圍繞市場做研發、圍繞生產做設計,充分借助高校和行業研究院所的思想力量,賦能傳統制造業。
為何要設立這樣一個機構?林鷗有自己的思考:“行業集中度越來越高、研發與技術緊耦合、新技術與傳統制造業相結合是制造業未來發展的趨勢,如何應對這個趨勢,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必須依靠科技創新。沒有科技創新,企業再大也只是加工車間,有了科創能力,才能真正走上賽道。”
光有科創能力也不夠,還需要數字化轉型解決效率問題,通過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品質、增加員工人均產出與收入,把科技創新所建立的優勢,轉化為勝勢。
如今,幾乎所有的傳統制造企業都在談論數字化轉型。工信部部長肖亞慶也曾表示,對制造業發展而言,數字化轉型已不是“選擇題”,而是關乎生存和長遠發展的“必修課”。
江南造船的數字化轉型圍繞“單一數字模型”展開,所有人都為這一模型添磚加瓦,所有人都在這一模型中各取所需。通過可以拆解、修改的三維模型,江南造船可以提升造船的效率,并提前識別風險,做出應對措施,降低交船后發現問題的概率。
5G時代,江南造船又與上海交通大學、聯通、華為合作,成立了5G聯合實驗室,把數字化技術推廣到生產過程中。
“現在的數字化探索還是分布式的,比如我們去年建立的首個機器人智能化生產線,就是在吊馬生產環節實現了數字化、智能化。未來我們需要把這些點連接在一起,形成一條線,甚至擴展到面,這樣才能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越,但這可能還有較長的路要走。”江南造船科技委主任胡可一介紹。
林鷗也認為,在數字化轉型方面,當前江南造船仍處于摸索階段,需要耐得住寂寞、持續投入。過去,中國造船業可以學習借鑒國外經驗,但如今,中外船企處在同一起跑線上,沒有人知道未來的船舶建造模式應該是什么樣的,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
如今,林鷗把科技型制造企業和數字化制造企業視為江南造船的發展目標。“我相信未來不會有傳統制造業和新經濟之分,通過科技創新和數字化,我們可以創造一個新‘江南’。”
回到江南研究院,經歷幾年發展,現在該機構已經擁有10個創新實驗室,并同時開展上百項研究,這
上海公司注冊些研究包括船舶產品創新、材料創新、新型動力裝置、造船的工藝工法改造等方方面面。
同時,江南研究院也成為吸引高校人才的重要載體。“無論是科技創新還是數字化轉型都離不開人才,通過江南研究院,我們與國內10余家知名高校合作,并且借助這一平臺,江南造船吸引了許多碩博研究生加入。”江南造船相關負責人表示,造船業非常復雜,有許多新技術的應用場景,碩博研究生們將論文寫在江南造船的工地上,讓研究與實踐緊密結合,解決傳統制造業的實際問題。
上島再創業
與長興島相互成就
2008年,配合上海市對世博地區的新規劃,江南造船離開了奮斗了131年的黃浦江畔,正式搬遷至緊鄰長江口的長興島上。
公司早就在島上相中了一塊風水寶地,江南造船的母公司中船集團也決定在那里建立中船江南長興造船基地。那里不僅有優質深水岸線資源,也有廣闊的空間與土地資源,這對造船企業來說,意味著可以擁有更多生產線,建造更大型的船舶。
更重要的是,搬遷上島是江南造船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歷史機遇。“上世紀80年代,我們就向日韓學習現代造船模式,但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的造船流程和組織架構都沒有太大變化。這是因為黃埔江畔廠房的條件無法實現很多想法。”江南造船一位老員工回憶,上島,意味著公司終于有了施展拳腳的空間。
許多“江南人”都把上島視為百年老廠的二次創業,因為在長興島的土地上,江南造船實現了造船理念的轉變,建立起新的生產組織管理模式。理念轉變帶來的是整個生產流程和組織架構的重塑,它的影響遠勝過單一環節的技術創新。
“過去,船舶建造采用的是分段建造模式,上島后,我們實現了總段建造。從分段到總段,這是串聯到并聯的變化,意味著我們可以同時建造不同的分段,最后進行總裝,這使船廠整體生產效率顯著提升。”江南造船董事長、黨委書記林鷗解釋道。
用空間換時間,在總段建造模式下,江南造船以中間產品為導向,實現生產、設計、管理的一體化,以及殼體、舾裝、涂裝的一體化。同時,公司把專業化車間調整為混合作業區,并建立起現代化的區域造船模式,實現總裝化、節奏化生產。此外,在新模式的基礎上,公司又不斷摸索推廣先進的工藝和工法,進一步提高生產組織效率。
到2012年,江南造船0號船臺7.6萬載重噸散貨船年交付能力已從7批次提高到12批次;軍品方面也具備了年交付多艘艦船的能力,從而成功突破“批量關”。
始終扎根上海的江南造船在長興島找到了自己的新舞臺,并“脫胎換骨”,蛻變為現代化的造船企業。但在搬遷之初,島上生活條件極為艱苦,基礎設施和生產資源也不能滿足需求。
為此,崇明區政府全力推進各個配套項目,并通過產城融合的頂層設計,服務好江南造船等落戶長興島的央企。
“有人說江南造船搬遷至長興島后,不僅帶來了稅收與就業,還拉動了當地的消費需求,促進了長興島第三產業的發展。但在我看來,江南造船與崇明長興島是相互成就,在當地政府的支持幫助下,公司員工能夠在這里安居樂業,這對企業吸引人才具有重要意義。”江南造船相關負責人表示。
如今,長興島的居民數量已從江南造船剛搬遷上島時的3萬人增長至14余萬人。當地經濟蓬勃發展的同時,交大研發中心等科研院所實驗基地也紛紛落地。江南造船聯動政府及社會各方力量,共同擦亮長興島海洋裝備島的名片。
脫離舒適區
完成產品轉型升級
2012年,散貨船市場火爆,已經實現批量化生產的江南造船發展前景良好??删驮谶@一年,江南造船做了一個改變公司命運的決定——暫停承接散貨船新訂單,優先把精力放在研究建造高附加值船舶上。
主動放棄當時最賺錢的業務,選擇需要持續資金投入并且有失敗風險的新項目,這不僅讓客戶感到吃驚,也讓許多公司員工感到不解。
做出這樣的決定也確實需要壯士斷腕的勇氣,當時江南造船總經理辦公會先后進行了3次深入討論,最終形成共識——簡單追求載重噸,這條路走不遠,江南造船要成為世界一流的造船企業,必須要做強,要從追求載重噸改為追求營收的增長。在產品端,必須向中高端轉型。所以,盡管散貨船能帶來穩定的收益,但從長遠來看,高附加值船舶擁有更大的利潤空間。
產品向中高端轉型,意味江南造船要主動脫離舒適區。有員工回憶,當時公司建造散貨船的技術已經非常成熟,領導完全不用操心生產,但選擇轉型,就必然需要面對各種技術、管理上的挑戰,壓力不小。
好在江南造船作為老牌軍工企業,在技術積累方面擁有優勢。同時,企業也擁有深厚的精神傳承,“江南人”向來不怕啃硬骨頭,向來都是敢為人先、敢于擔當,有信心闖出一條新路來。
液化氣船是江南造船產品轉型的抓手之一,2012年公司提出要“重返氣體船市場”。
建造液化氣船的關鍵在于要掌握液貨艙的建造技術。江南造船曾建造過使用C型液貨艙的氣體船,2012年以后,公司又摸索掌握了A型液貨艙和MARKIII型薄膜艙的建造技術,并自主研發出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B型液貨艙。
今年5月,世界首個具有實用價值的B型液貨艙在江南造船完工,業內專家評價其設計、建造理念已超越日韓船企。此外,B型艙橫空出世,也標志著江南造船成為世界上唯一擁有全系列液化氣船研發、設計、建造能力的船企,標志著中國造船業在液化氣船建造領域已經完成了從跟跑、并跑到領跑全球的轉變。
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江南造船全球超大型液化氣船在建訂單的占有率首次超越韓國,達到57%,世界第一名副其實。
除了液化氣船,江南造船還在集裝箱船領域發力。去年至今,公司已經交付了4艘2.3萬標準箱的全球最大型雙燃料集裝箱船,并實現越造越快、越造越好。優質的產品與服務贏得了國際船東的認可,幫助江南造船收獲了5艘1.5萬標準箱雙燃料集裝箱船的全新訂單。
在公務船領域,江南造船于2019年7月交付中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成為國內首家建造極地科考破冰船的造船企業。同年,世界上首艘全程無紙化建造的公務船“海巡160”號在江南造船長興基地誕生。2021年6月,江南造船交付了國內最大的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
2012年至今,江南造船平均每年的營收增幅超過兩位數,甚至呈現出5年翻一倍的態勢,而公司的員工數量卻只增加了10%左右。業內人士認為,人均效益的大幅增長,恰恰說明了當初選擇艱難產品轉型的正確性。
“現在回過頭看,其實在2013年,散貨船市場就進入了暫時的低迷期,這也說明了企業發展一定要有長遠的戰略眼光,不能只看眼前。”一位江南造船的員工表示。
黨建凝共識
黨員帶頭攻堅克難
對于江南造船這樣的央企來說,黨建引領已融入企業發展的方方面面。
在江南造船,黨委把握大方向,支部發揮戰斗堡壘作用促落實。針對重大項目,則成立臨時黨支部,通過大項目黨建作用的發揮,把大家擰成一股繩。
每一項關于企業發展的決策背后,都是領導班子成員在學習、領會、感悟、思考黨中央的方針政策后,達成共識的過程。比如在領導班子學習黨的十九大報告和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論述后,江南造船耗資2億多元加大環保設備投入,在國內船企率先推進VOCS建設,為全國造船行業開辟了VOCS治理的先河,以降低能耗與排放。
如今,隨著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的提出,江南造船進一步從產品端和生產環節兩方面發力,不久前,公司推出了碳排放為零的氨燃料船的設計方案,并獲得了船級社的認證。
“央企不僅要追求經濟效益,也要追求社會效益,要推出滿足、引領市場需求的產品,想要敏銳把握未來行業的發展大勢,必須依靠黨建引領。”江南造船一位領導班子成員表示。
到了支部層面,黨員干部沖在前面,帶頭攻堅克難是最鮮明的特色。
江南造船生產運行二部副部長鞏鵬從進入船廠起,就一直從事自主創新相關的工作。這種工作性質也決定了他經手的每個項目都充滿挑戰,前進的道路上經常會遭遇挫折。
他發現每次有重要任務或重大項目時,廠里的黨員都沖在前頭。面對難啃的硬骨頭,同樣也是黨員帶頭犧牲小家、一心撲在工作上,沒日沒夜地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我后來逐漸理解了,黨員就是要勇于擔當、敢為人先,發揮模范帶頭作用。”
走上管理崗位后,鞏鵬經常需要協調各個部門,一起通力合作,攻破難題。但面對繁重復雜的工作,不同部門之間難免會相互推諉。這時如果對方是黨員,他只要問一句“你是不是黨員?”,對方就會停止爭論,默默把事情做好。
有一次,鞏鵬甚至把黨旗帶到生產現場,插到了作業設備上。他說,看著黨旗飄揚,大家更能明白自己肩負的重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把每一個細節做好。